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潘霍華 (Bonhoeffer 1906-1945)

一位納碎德國時期的神學家,牧師,先知,間諜,刺客,烈士. 曾經行刺希特靭,最終計劃失敗,下獄,最後送到納碎的挍刑台上. 他說了最後一句: "這裏就是終點.在我來說,這卻是生命的開端." 潘霍華,也有人翻譯為朋霍費爾,他是我本人頗欣賞的近代神學家之一. 他的一生代表現代基督新教的殉道史. 無論你是否基督徒,有神論或無神論者,我都希望和大家分享這位神學界經典的巨人.
廉價的恩典與昂貴的恩典
(收錄於"做門徒的代價"一書)
請打開留言

12 則留言:

  1.   恩典與做門徒第一章 昂貴的恩典
      廉價的恩典是我們教會的死敵。今天,我們正在為昂貴的恩典而奮鬥。
      廉價的恩典就像廉價的商品一樣在市場上出賣。聖禮、赦罪以及宗教安慰,都被削價銷售掉了。恩典被看做是教會取之不盡的寶庫,從這裡,教會可以用慷慨的手播撒福音,無須詢問,也不受限制。恩典是無價的、恩典是不計成本的!我們設想,恩典的實質就是預付的賬;而且正因為賬已經預付,所以一切都可以白拿。既然預付的錢是無限的,所以使用和花費的可能性也是無限的。如果恩典不是廉價的,那它是什麼呢?

      廉價的恩典就是把恩典當做一條教義、一個原則和一種體系。它意味著把對罪的寬恕宣佈為一般真理,把對上帝的愛看做是基督教的上帝“概念”。從理智上贊成那一觀念,本身就足以使罪得到赦免。人們認為,掌握正確恩典教義的教會,事實上就是恩典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教會裏,世界為它的罪找到廉價的庇護;無須悔悟,更不必希望真正擺脫罪惡。因此,廉價的恩典意味著否認上帝活生生的道,事實上,就是否認上帝的道成肉身。

      廉價的恩典就是罪人不稱義而罪卻可以稱義。他們說,單靠恩典就能做一切事情,因此,一切都可以原封不動。“為罪所做的一切都不能贖回罪孽。”世人依然我行我素,正如路德所說的,“即使在最好的生活中”,我們仍然是罪人。那麼,就讓基督徒像世界上其他人那樣生活吧,讓他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按照世人的標準去規範自己,而不要奢望靠恩典去過和罪惡的舊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吧。那是狂熱派和重洗禮派之類的異端。基督徒必須當心,不要背叛和褻瀆上帝白給的、無窮無盡的恩典!基督徒不要努力去過服從耶穌基督的要求的生活,以免建立一個確切意義上的新宗教!世界已經由於恩典而稱義。基督徒知道這一點並認真對待它。他知道他不應當反對這種不可缺少的恩典。因此,讓他像世界上其餘的人一樣生活吧!當然,他也願意去做一些不尋常的事,並且,如果要克服這種創立新宗教的意圖,並滿足於像世人那樣生活,的確需要極大的自我克制。然而,基督徒必須克制自己,實行自製並過與世人不同的生活。他必須使恩典成為真正的恩典,否則,他就會破壞世人對這種自由恩賜的恩典的信仰。讓基督徒滿足於他的世俗生活,放棄任何高於世人的標準吧。他這樣做是為了世界而不是為了恩典。讓他心安理得地確信自己已經得到了這種恩典吧——因為單靠恩典就可能做到一切。讓基督徒不必追隨基督而享受其恩典的安慰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廉價的恩典,這種恩典只是使罪得到稱義,而不是使悔罪的罪人離開罪,使罪離開罪人,從而稱義。廉價的恩典不是那種使我們擺脫罪的折磨的對罪的赦免。廉價的恩典是我們自己賜予自己的恩典。

      廉價的恩典宣揚的是無須悔罪的赦免,是沒有教會約束的洗禮,是沒有懺悔的聖餐,是沒有親自懺悔的赦免。廉價的恩典是不以門徒身份為代價的恩典,是沒有十字架的恩典,是沒有活生生的和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的恩典。

      昂貴的恩典是藏在地下的財富;為了它,人們會愉快地賣掉他所有的一切。它是昂貴的珍珠,商人情願賣掉他所有的貨物來購買它。它是基督的君王般的統治,為了它,人甘願挖掉使他跌倒的眼睛,它是耶穌基督的呼召,為了它,門徒甘願捨棄漁網而追隨耶穌基督。

      昂貴的恩典是必須日復一日地尋找的福音,是必須尋求的禮物,是人必須叩開的大門。
      這種恩典是昂貴的,因為它呼召我們去追隨,它是恩典,因為它呼召我們去追隨耶穌基督。它是昂貴的,因為它要人以生命為代價,它是恩典,因為它給人以唯一的真實生命。它是昂貴的,因為它定罪,它是恩典,因為它使罪人稱義。最重要的,它之所以是昂貴的,是因為它使上帝付出了自己兒子的生命的代價:“你們是高價買來的”,上帝付出昂貴代價的東西,對我們來說不是一文不值。最重要的,它是恩典,因為上帝並不認為祂的兒子太珍貴,拒絕為我們的生命付出代價,而是把兒子交給我們。昂貴的恩典是上帝道成肉身。

      昂貴的恩典是上帝的聖所;必須提防俗世的污染,不能把它扔給狗。因此它是活生生的道,是上帝的話語,上帝的話語令祂高興,因而才說出來的。昂貴的恩典臨到我們,號召我們追隨耶穌,它作為赦免破碎的精神和悔恨的心靈的話語來到我們面前。恩典是昂貴的,因為它強迫人們服從於基督的軛下並追祂;它是恩典,因為耶穌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彼得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場合接受過“追隨我”的呼召。那是耶穌對門徒所說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可1:17;約21:22)。整個一生就在這兩次呼召之間。第一次是在革尼撒勒湖邊,當時彼得聽了耶穌的話,便放棄漁網和手藝跟隨了祂。第二次,復活的主發現他重操舊業。這一次也是在革尼撒勒湖邊,這一次的呼召仍是:“跟從我。”在這兩次呼召之間是他追隨基督做門徒的整個一生。在這兩次呼召之間,彼得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基督。彼得在開始、最後以及在該撒利亞腓立比(Caesarea Philippi)三次聽到同樣的宣稱:基督是他的主和他的上帝。每一次,基督的恩典都呼召他“跟從我”,並在他承認上帝的兒子時向他啟示自身。在彼得的道路上,恩典三次吸引他,同樣的恩典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宣告。

      這種恩典當然不是自我賜贈的。這是基督自身之恩典,它說服門徒丟下一切來跟隨祂,這恩典使他做了在世人看來是最大褻瀆的懺悔,它邀請彼得為他曾否認過的主獻身,並因此而赦免了他所有的罪。在彼得一生中,恩典和做門徒是不可分割的。他已經得到了昂貴的恩典。

      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和教會變得更加世俗化,人們對恩典的昂貴性的認識便逐漸淡化了。世界已經基督教化了,恩典也已成為世界共同的財產,可以低價購買它。但是羅馬的教會並沒有完全喪失早期的遠見。教會明智地為修道運動尋求空間,並防止它導致分裂,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會的邊緣依然保留著早期的遠見。在這裡,人們仍然記得恩典是有代價的,恩典就意味著追隨基督。在這裡,他們為了基督而丟棄自己的一切,而且每天努力實行祂嚴格的誡命。因而,修道主義成了對基督教的世俗化和把恩典降價的活生生的抗議。但是教會明智地容忍了這種抗議,並避免使之發展到符合邏輯的邏輯結論。因此,教會成功地削弱了修道主義,甚至利用它來證明教會自身生活世俗化的合理性。修道主義被認為是一種個人的成就,一般俗人是望塵莫及的。由於把耶穌的誡命僅僅用於有限的一部分人,因此教會就形成致命的雙重標準的概念——基督徒順從的最高標準和最低標準。當教會被指責為過於世俗化時,它總是把修道主義說成是在信徒中過高級生活的可能性,並以此來證明其他人過低級的生活的可能性也是合理的。所以,我們得出悖反的結果:修道主義的任務本來是要在羅馬教會中保留原始基督教對昂貴恩典的認識,但卻為教會世俗化的生活提供了最後的理由。一般說來,修道主義的致命錯誤不在於它的嚴酷性(儘管甚至在修道院裏對耶穌的意志的準確內容也有許多誤解),而在於它把自己當做少數被揀選者的個人的成就而確立起來,並宣佈這是自己特殊的功勞,從而偏離了真正的基督教。

      當宗教改革發生時,上帝的天意讓馬丁?路德恢復了純粹和昂貴恩典的福音。路德出身於修道院,是一個修士,所有這一切都是上帝計劃的一部分。路德丟棄一切而追隨基督,走上絕對服侍祂的道路。他為了過基督徒的生活而放棄世界。他學會了順從基督及其教會,因為只有順從的人才能相信。修道的呼召要求路德完全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是上帝打破了他的一切希望。祂通過《聖經》向他指出,追隨基督並不是少數被揀選者的成就或功德,而是對所有基督徒毫無例外的神聖要求。修道主義把做門徒的謙卑工作變為聖徒的功德活動,並把做門徒的自我捨棄變為“宗教徒”的狂妄的靈性自負。世界悄悄進入修道生活的中心,並且再一次帶來浩劫。修道士本來是要逃避世界,結果卻用巧妙的方式迷戀世界。由於宗教生活已失去基礎,所以路德只有緊緊抓住恩典。就在整個修道世界在祂面前徹底崩潰的時候,他在基督裏看到了上帝向他伸出拯救之手。他在信仰中抓住那只手,相信“無論我們過著多麼良善的生活,我們所能做的事畢竟都是徒勞的。”恩典(它把自己賜給人)是昂貴的恩典,這種恩典粉碎了他整個的存在。他必須再一次放棄自己的漁網而去跟隨祂。第一次追隨是在他進入修道院的時候,那時除了虔誠的自我以外,他把一切都拋棄了。這一次甚至連他自己也被拿走了。他服從呼召,不是由於他自己的任何功德,而僅僅是由於上帝的恩典。路德並沒有聽到“你當然有罪,但是現在一切都已被赦免,因此你可以一如既往地享受赦免的安慰了”。不,路德必須離開修道院回到世界中去,並不是因為世界本身是善良與聖潔的,而是因為,修道院也不過是世界的一部分。
      路德離開修道院回到世界中去,這是早期基督教時代以來世界遭受的最壞的打擊。同他回到世界中所做的捨棄相比,他成為修道士所做的捨棄不過是兒戲。現在是正面進攻。追隨耶穌的唯一方法是在世界中生活。迄今為止,基督徒的生活一直就是少數優秀分子在特別有利的修道主義條件下的成就;現在,卻成了每個生活在世界中的基督徒的義務了。在人的日常生活的職業中都必須完全服從耶穌的誡命。基督徒的生活與世界生活之間的衝突最鮮明地暴露出來。這是基督徒同世介面對面的衝突。
      認為路德重新發現純粹恩典的福音可以讓人普遍免除順從耶穌的誡命,或者認為宗教改革的偉大發現就是上帝赦免的恩典自動地使世人得到公義和聖潔,這是對他的行動的極大誤解。相反,在路德看來,基督徒的屬世職業,只有在對世界發出最後的、徹底的抗議時,才是聖潔的。基督徒的屬世職業只有表現為跟隨耶穌,它才能從福音中得到新的認可和理由。促使路德離開修道院而回到世界中去的,不是罪的稱義,而是罪人的稱義。他所接受的恩典是昂貴的恩典。它是恩典,因為它是旱地裏的水、受苦中的安慰,它擺脫了自己選擇的道路的約束,並使他所有的罪都得到赦免。這種恩典是昂貴的,因為它絕不是讓人免去善行,而是意味著,他必須比以前更加認真地接受做門徒的呼召。它之所以是恩典,是因為它如此貴重,而它之所以貴重,正因為它是恩典。這就是宗教改革運動的福音的奧秘——罪人得到稱義。

    回覆刪除
  2. Hitler killed Jews.

    God, if He exists, and if He is taken as the kindest, perfect, omnipresent and omnipotent, as believed by Jews themselves, then why God let Hitler kill the Jews?

    Can anybody answer this question?
    Nobody, not even the Jews can give an answer.

    Was it because Jews were no good and hated by God, so God betrayed His beloved Jewish people by letting them die in Hitler's hands?

    Of course Jews cannot accept that they are no good and hated by God.
    They can only accept that they do not know why.

    If God had not stopped Hitler, could Hitler be taken as an "innocent agent" acting to kill for God? It sounds terrible and unreasonable of course. But why? In fact, isn't it better to perceive the situation WITHOUT God?

    Unless Jews could really answer why God let Hitler kill them, Jews should not be entitled to challenge God's inaction of not stopping Hitler, and then instead put all blames on Hitler.

    [An insane murderer has killed a class of innocent babies in a nursery school. Can we complain against this insane murderer? No, we cannot. Instead we complain against the Government Hospitalization Authorities, or some of us may complain against God: Why let babies die in the hands of the insane murderer? The answer is: It is an Act of God!]

    Therefore the act of the assassin, successful or not, remained unreasonable. The assassin should seek revenge on God, NOT Hitler, the "insane killer".

    Obviously the assassin could not. Why?
    Where is God? Can Jews challenge their God? No way! Why?
    Back to square one, where is God?

    Human affairs are absurd enough. Belief in God as shown above gives no answer to absurdities. Thank God? Please... please give us a break.

    回覆刪除
  3. doggiedog兄,我想目前無必要再去爭論有沒有神或神的屬性等等問題.因為我每次都會有答案給你,而作為無神論的你,每次同樣也會反擊,永無終止.你上述的問題就算有更知深的神學家能給你一個答案又如何?你還是會不滿意,是嗎?我以前說過了很多次,世界上沒有一個叫最好的宗教,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宗教,或是什麼教也不信.你去百貨公司購物,不是要買全百貨公司最好的物品,而是去買最適合自己的物品,不是嗎?當然也可以什麼也不買,但卻不能批評人家賣的東西如何不好.因為還有其他人喜歡.既然有宗教信仰,就必定是信仰行先.沒有信仰者,就只有反搏,只有懷疑,又怎樣領略信仰內的恩典.好了,還有一個你會喜愛的問題:希特靭年青時也是基督徒,怎會變成狂魔呢?神在那裏?

    回覆刪除
  4. 還有一點要doggiedog兄明白,我這次只是介紹書籍及人物.沒有推銷宗教的意途,更不是傳教.

    回覆刪除
  5. Sorry, Chris, I am neither an atheist nor a theist. The world is not just black or white to me. I express my own feeling only about helplessness with or without religion. That is absurdity. If you are happy in religion, please do not bother with what I have said. People used to say: How do we know the fun in fishes' life? I can also say: How do fishes know the pain in men's life? Please don't bother. No offense.

    回覆刪除
  6. 多謝 Chris 的推介,嘗試理解潘霍華的資料後,感到思想是有新鮮感,但由於只是讀二手資料,所以仍然有些混亂,未能掌握。但是,我有懷疑,他的思想是帶有頗濃厚的社群主義,只是利用"神"來聯繫這個社群。只是資料不足,所以不敢多言。

    但整體來說,利用價值來評論恩典,以傳統宗敎來說,是會有點難以接受。

    回覆刪除
  7. 信徒是必須進入世界,這就是政治神學(Political Theology).潘霍華以上的文章,無情地把現代的教條主義,教會主義,聖禮派等等批評得體無完膚,而且一針見血.

    回覆刪除
  8. 小小補充Tony兄的問題.冇錯,潘氏的神學是有點另類,而且比較激進.這是和他當時身處的背景有很大關係.利用價值來評論恩典是有點怪.既然當時的人性是只講求價值,我覺得潘氏可能是以牙還牙,還以當時執政者顏色.因為當時的確有"納碎神學"的存在.誰是教宗?當然是希特靭啦.

    回覆刪除
  9. 回應蒼蠅文章,不單是社會有蒼蠅,敎會也有蒼蠅立足的地方。

    回覆刪除
  10. 總覺得潘氏作為年青人就選擇殺身成仁,有點可惜.當然各人的人生價值觀總有不同.教會當然有蒼蠅,但蒼蠅的世界不會有教會.

    回覆刪除
  11. 毛澤東也是蒼蠅哲學的一員,還記得他那句:小小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幾聲抽泣......

    回覆刪除
  12. 其實我有點懷疑,一種接近無神論的宗教理論是否能真的運作。

    人是不能避免懷疑,所以單純以神是活在社群中,是無法滿足信徒的疑問,最容易產生的問題便是這社群的神是與其他宗敎有入什麼分別,而神是如何將它的信息給與人。所以潘氏的神學中,懷疑聖母不是童女生下耶穌,及耶穌的復活的虛構的言論是一個很危險的挑戰,可能推反了耶穌是神子的信仰。那麼為什麼信徒要信基督,答案只是他言行是可以表達神的意義,是與神接近的傳道人(先知),危險的地方便是當一個傳道人思想激進時(如潘氏),信徒或自己也可能神化那傳道人。社群之間是可以利用很多方法聯繫,我們是不應該以這聯繫作為神 (基督在心中的說法),只有信仰才可以消除懷疑,所以大部份宗敎也有必要將神的概念以形象化方式表達,如果沒有這形象,社群中迷失的領導人是很容易自失我神化(如毛澤東),這亦是很危險的路途。

    純粹以不完整的理性方式討論宗教,有點像婢女穿上女主人的晚裝。很不像樣。請諒。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