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辦証" 如何可能?

Karl Popper:
黑格爾的辦証法是完全錯誤. 因為所有的實証都只是局部.
無論實驗做多少次也只是局部.
科學這門東西,也只不過是把簡單的事物系統化而已.

5 則留言:

  1. 未能真正掌握黑格爾的辨證法,所以不能多言。但是從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感覺到,人類在每一個時代,均會依賴一些宗旨為依歸,這其實是科學的進程,在一個理論亦必須依賴有一些"假設性真"的概念,不然在無限後退的情況下,理論是無法建立的。因此如果這批評一些理論是局部,可以說這是恒久的真,但對於造學問來說,這可以是一個循環不止的障礙。

    (以上是由科學哲學中感到的問題)

    回覆刪除
  2. 在下自問亦未能真正掌握黑格爾「博大精深」的「辯證法」。然而,在下單就近日所領悟的兩招「辯證法」厲害的必殺技,即(D1)於辯證過程中將研究的特定對象所涵蓋的範圍隨意增減;及(D2)具體即是實體須經過「破裂」而實現,在下驚覺自己已足可「證明」(P1)凡生過孩子的女人都是「閣下」的「媽媽」;及(P2)「閣下」不是「閣下」的「媽媽」所生的,從而推斷(C)「閣下」的「媽媽」與「閣下」之間的「母子關係」存在「矛盾」。

    (P1)之「證明」:「閣下」的「媽媽」顯然是「媽媽」。生過孩子的女人全都是「媽媽」。因此,凡生過孩子的女人都是「閣下」的「媽媽」。

    (P2)之「證明」:當「閣下」要出世時,「閣下」的BB肉身由「閣下」的「媽媽」體內排出。由於這時連接「閣下」「媽媽」與「閣下」BB肉身的臍帶尚未「破裂」,「閣下」的BB肉身並未實現成為一個實體。當臍帶一斷,「閣下」始通過臍帶的「破裂」成為一個實體。惟同一時間「閣下」的「媽媽」亦剛啱生完。生咗乜唔關係,總之唔係「閣下」,因為「閣下」的「媽媽」生緊嗰陣不存在「閣下」的實體。因此,「閣下」不是「閣下」的「媽媽」所生的。

    由(P1)+ (P2)得出「閣下」的「媽媽」與「閣下」之間的「母子關係」存在「矛盾」的「結論」,因為縱然「閣下」的「媽媽」是「閣下」的「媽媽」,「閣下」的BB肉身亦是由「閣下」的「媽媽」所出,「閣下」的「媽媽」却沒有生過「閣下」。

    註一:以上論證中,在下刻意以「閣下」作例,純為收「切膚之痛」之效,如感冒犯還請多多包涵。

    註一:請勿將以上在下之「偉大」「證明」轉告李Sir;否則在下恐怕下次見面他要在下掹耳仔罰企兼罰留堂。

    回覆刪除
  3. 由於不明白,所以要努力研究,現嘗試表達。

    黑格爾的辨證法,根本是與傳統的三段論不同,因此他要著作多達800頁的邏輯學作出解釋。所以用三段論討論黑格爾的辨證法,便會出現以上問題。黑格爾的辨證法應該是源於精神現象學,即是人的納論,是須要有一個參照點 (即是正題,亦即是如果要量度長度,便要有尺,量重量便要法碼),但如果這個參照點因為內在矛盾而產生不完美 (即是反題,即是牛頓懷疑為什麼重物必然下墜的必然道理),便須要找一個更完美的參照點,而這過程是會將問題整合,所以便有合題。

    引伸到being is being的問題,黑格爾的意義應該是,如果你要討論being,你便要首先定義什麼是being,所以有being is being的簡單論句。但是如果要定義being,即是你要為being定立一個範圍,這範圍便代表了你同時,亦須要排除範圍以外的東西,這便是being is not being。但是問題的精髓便是當你定義了being 及not being 的時候,你是否可以定出being + not being是什麼,這個整體是如何定義。這樣,問題便重新開始,是一個循環不息的問題,因此他的結論being is nothing。而他是假設是,最終便是上帝的家園。

    所以 Karl Popper 批評黑格爾的辨證法只是局部,並不是錯誤。因為黑格爾不能找到辨證法的最終結果。但是其實,這辨證方法是黑格爾在查閱歷史進程後作出的結論,亦是科學正在採納的研究方法 (必須以一些理論為基礎,後作出深入研究)。可是黑格爾不能擺脫終極答案的困局,草草作了上帝家園為答案,是可能是辨證法延伸處的缺陷。

    回覆刪除
  4. 在下還是覺得黑格爾的「辯證法」有點兒邪門。以在下只學「懂」兩招的微末道行,施展開來已經橫蠻如斯,撕裂倫常關係如破糞渣,要是學「懂」全套,只怕「逆練九陰真經」,走火入魔,哲學天下第一又如何呢?人都short咗咯!

    查實「辯證法」本非黑氏首創,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才是「始作俑者」。在下打算先從原門正宗處入手,稍後再重新鑽研黑氏「辯證法」。

    回覆刪除
  5. 如果「逆練九陰真經」可以學到「九陽神功」,這是不個好的嘗試。可能也是黑格爾「辯證法」的精髓。

    天下文章一大抄,人類之所以能相信自已比其他動物有優越感,是因為人類的知識是可以傳遞及擴展,能站在巨人肩上是可以望到遠一些。所以無論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孔孟、諸子百家、宋明理學,牟宗三等等,均有「歷史價值」,問題是後人是希望站在巨人肩上,還是坐於巨人膝下。黑格爾學說成就的地方是他可以由 Being 以外的地方找答案,可能後人過於强調「正、反、合」,由其得到馬克思的幫助,突顯了其中的反,因而失了其中的意義。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