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始創儒家並非孔子?


以下是2013314 星期四 明報網上即時新聞的一篇報導:
韓教授:始創儒家並非孔子 (20:06)
韓聯社報道,韓國祥明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金經一(55)認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並非孔子。
金經一13日接受訪問時說,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並非孔子,甚至儒家學說的核心,仁這一個字,在孔子生活的年代還沒有出現。
金經一教授在新書《儒家思想誕生的秘密》中,以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和竹簡文字為基礎,從學術的角度介紹了儒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金教授認為,儒家思想是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逐漸形成的,並非由孔子或者某一個人創造和整理而成。雖然在中國也有部分學者知道這一事實,但只有寥寥幾名年輕的學者敢於委婉地提出來。
金經一教授曾於2005年出版過《孔子死了,國家才能生存》的書籍,書中列舉了儒家思想給韓國社會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爭議。
(韓聯社)
在下自知中哲史基礎知識薄弱,未能對金教授的見解作深入評論,還請具較高造藝之士挺身賜教。

3 則留言:

  1. 這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前杜維明在他的著作中也有提及.儒家肯定不是中國的專利品.在亞洲也有很多國家有儒家的背景,如:日本,越南,韓國等.尤其是韓國人,他們甚至說韓國是儒家之母國,孔子卻有抄襲成份,誰是誰非,那我就不知道了.

    回覆刪除
  2. Evolution of culture and even disciplines of thoughts can hardly be a one-man job. Sometimes a true founder (if any) might be forgotten while one of the many famous followers might be recognized as "the mature father".

    Ironically, the essence is to be found, not to found one's theory or thought.
    A title is not to be claimed but to be found and recognized.

    "What you are" probably may not be essential. "Who you are" is not subject to one's own self-claim. "Who you are" has to be told.

    To tell "what you are" is not effective.
    To be told "who you are" is more valuable, like it or not.

    That explains why marketing and brand strategy have become so important in business nowadays.

    回覆刪除
  3. 秦始皇的一大作為是統一文字,在夏、商、周至春秋戰國期間,中國文字應只是在發展期,文字是不統一,是由甲骨文,金文到大篆,也是屬於士大夫的專利。文字典藉製作困難,學術應依賴口述及抄寫,在傳訊中,出現誤差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孔子年代找不到仁字是不出奇,只是我們應該重視是其中的意義,是否真的被故意曲解。

    其次,學說不可能是一人所創,這應該是承先啟後的成果,德國唯心學說是由康德到黑格爾,其中各位大師也有自己的見解及立場,亦產生了很多支派。相同的地方,是他們以前人為基礎而建立獨特的見解,這也是學術延續的自然性。孔子是以周禮為中心,他當然不會是周禮的創作者,所以包含其他人的學說,也有必然性。

    如果說儒家學說是不利國家的發展,這是要看文化和國家的發展過程而討論,前有秦始皇焚書坑儒,近有文化大革命。當然我仍是相信中國不可能亦不應該局限於儒家思想之中,但這應該是文化選擇的自我成長,而不是强加力作產生的改變。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